Sony VPL-VW278功能/优点
- 完整的4096x2160分辨率,0.74英寸原生4K成像芯片
- 3片式SXRD LCoS设计,无彩虹伪影
- 等效1500流明白色和色彩亮度
- 电动14片镜片组,2.06倍变焦镜头,带电动变焦,镜头移位和对焦
- 大范围镜头移位(+ 85%,-80%垂直镜头移位和+/- 31%水平镜头移位)
- 两个完整带宽、18 Gbps HDMI 2.0,HDCP 2.2端口
- 宽色域,标称值为127% Rec.709;100%DCI-P3色彩空间
- 兼容HDR10和HLG HDR内容
- 九种预设画面/色彩模式
- 包括主色和副色的RGB/CMY色彩管理; RGB增益/偏置灰度调整
- Sony Reality Creation处理器,用于细节增强和全高清信号到4K的升频
- 用于4K或1080p内容的Motionflow帧插值
- 低延迟游戏模式(使用4K/60信号时,大约27毫秒)
- 全高清3D播放(不标配眼镜)
- 通过IMAX增强内容认证
- 全尺寸背光遥控器,一键访问关键的画面调整选项
- 225瓦UHP灯在低功率模式下的标称寿命为6000小时; 替换灯泡LMP-H220售价365美元
- 3年有限质保
Sony VPL-VW278局限
- 对于某些高环境光应用,1500流明亮度可能不足
- 电动镜头没有用于CIH设置的镜头记忆功能
- 没有动态光圈来改善黑暗场景下的黑色电平和对比度
Sony VPL-VW278画质
色彩预设值。 VPL-VW278拥有惊人的9种图像预设值:Cinema Film(电影胶片1),Cinema Film 2,Reference(参考),TV(电视),Photo(照片),Game(游戏),Bright Cinema(明亮影院),Bright TV(明亮电视),以及可调节的User(用户)模式,该模式以与Reference模式相同的设置作为起点。对Sony而言,值得表扬的是,其中没有任何一个模式是随意设置的,尽管有些模式比其它更接近发烧友的 需求。
Cinema Film 1,Cinema Film 2和Reference这三种模式,缺省值针对的是在全黑影院中使用投影机的的家庭影院纯粹主义者所需的D65白点。除Photo之外的所有其它模式缺省为稍微偏冷/蓝的D75色温;Photo缺省为偏暖/粉的D55色温。即使是最明亮的模式,Bright TV和Game,也不会像其它投影机中常见的那样过于偏绿或因为任何其它原因而导致无法使用。
使用CalMan软件,Murideo Six-G信号发生器和Xrite i1Pro2光谱仪进行的测量显示,除了白色的色温外,在缺省设置下,各种模式在投影机可达到的色彩空间内,伸展的距离各有所不同。Reference模式达到了与Rec. 709近乎完美的匹配,在RGBCMY色点和灰度级中都拥有很低Delta E误差,以及2.24平均伽玛——这离新的BT1886标准有点距离,但对于大多数传统内容来说非常精准。在缺省设置下,该模式在我的92英寸对角线、1.3增益Stewart Studiotek哑光白色银幕上的15%白色窗口图样中提供了非常给力的50.8 ftL的最大峰值白色读数。该模式是用于SDR(标准动态范围)播放的明确选择, 完全可以开箱即用,虽然我对其对比度、亮度和灰度进行了一点微调。
在任何画面模式下,VW278都能自动识别HDR内容并触发一个HDR观看模式,激活投影机的更宽的Rec.2020色彩空间(如果内容中存在),但该HDR模式仅能记住唯一一个HDR专用的画面设置——Sony称之为“对比度(HDR)”。我将简要解释这个滑动条对具有HDR内容的图像的效果,但可以说它的作用方式并不像典型的对比度控制。在HDR模式下所做的任何其它更改都将应用到SDR内容上,因此你无法独立调整HDR的色彩,灰度或亮度(黑电平)设置,并在播放SDR内容时,自动返回到首选的SDR默认设置。
经常用来检查肤色和细节的另一个场景,演员汤姆克鲁斯在《Oblivion》第一幕附近的第一个特写镜头,也以非常准确的方式呈现。在被正确地显示时,克鲁斯的被阳光普照的脸部在这个近景镜头中显露出一种非常轻微的玫瑰色,重点是“轻微”——被正确显示时,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肤色伴随着一种微妙的高光,看起来绝不是涂抹的胭脂或晒伤,但在许多显示设备上都是如此。演员鼻子上的皮肤毛孔以及胡茬和眉毛的精密细节也显示出Sony对细节的出色呈现。Sony的Reality Creation 1080p升频4K技术和细节处理提供了相当大的调整范围,并且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性能。VW278也不例外,因为VW278凭借其信号处理能力、4K成像器件和镜头,让任何优质的1080p节目看上去全无噪点,几乎无法和原生4K内容区别。


在大多数内容上,VW278的对比度和黑色电平性能让我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但是,与其它一些没有光圈(或深邃的原生黑色——不是这里的问题)的优秀投影机一样,这个局限仅在那些极有挑战性的低平均画面电平(APL)的全黑场景中变得明显。电影《地心引力》的第一幕,地球轨道上的航天飞机看起来令人感动,一艘明亮的白色飞船背对一个黑得适当的外层空间。虽然在后来的一个场景,在一片星空的画框中,远方一个微小的漂浮着的白色宇航员显露出一些明显的黑色淡化。同样,一个来自《末日崩塌》的加州理工学院的演讲厅的较早场景,在学生们观看幻灯片放映时,镜头摇过坐满学生的昏暗的观众席,他们的脸仅被投影银幕反射的光线和来自投影机镜头的光束的光晕所照亮。虽然光束在这台Sony上保持住了冲击力,但是与我从具有更高级的黑色的投影机上所看到的相比,学生面部背后的阴影呈现出灰色和更多的噪点,并且面部未能呈现出相同的对比度和阴影细节。
请注意,Sony有一个Contrast Enhancer(对比度增强器)控制选项,在某些黑暗场景中,在正确的设置下,可以帮助加深黑色电平,但代价是高光部分的一些亮度的缩减。我用我的收藏的一张测试碟验证了这个现象,其中有一个日本剑客的在纯黑色的背景下摆出进攻姿态的片段。激活Contrast Enhancer的Low(低)设置显著降低了黑色的观感亮度,但剑客被光线充分照亮的脸部失去了一些冲击力。Mid(中)设置恢复了一些亮度,同时将黑色保持在了大致相同的感知水平。High(高)设置同时提升了面部高光和背景的整体黑色电平,从而冲淡了这个场景。正如我在大多数投影机中所发现的那样,不使用机械光圈或其它对光源进行直接调制的动态对比度处理技术,只能在明亮物体和中间色调的亮度电平上做文章,从而产生更深的黑色的观感,但却不能无中生有(产生更深的黑色)。